本欄所有個人照片著作小品均保留版權,未經本站同意,不得轉載。連絡電郵: geegeelooloo@gmail.com

1/09/2018

我在張家花園的六年 (01/09/18)

(作者: 余靜芳提供)



我在上海泰興路張家花園出,1951年我六歲時搬出。所以沒有什麼集體記憶,先母倒不時會提起那段日子。

在張家花園拍攝,小妹尚未出生

母親嫁入余家時,張家花園已人丁興旺,阿爺當家,請了大廚師,阿爺除了應酬,每晚必回家用膳。

每次吃飯要開二/三桌,每次開飯各房娘姨先衝出來,為自家小主人裝飯搶小菜,遲到的只剩下魚骨,雞骨頭了,搶不到好菜,回去要給自家太太駡。

每房都有娘姨,奶媽是生一個小孩請一個,所有開支包括佣人奶媽的工資,都有阿爺(宗家)支付,所謂吃宗家,住宗家。

大嫲嫲每天一早便來陪阿娘,各房媳婦便趁機一個個溜出去,或回娘家打牌或行街看戲。留下空蕩蕩的客堂間。


三姑媽未出嫁前,常與年輕的嫂嫂們聚在一起,在後弄堂一起踢健子,打排球,還與阿爺司機串通好,汽車一進泰興路要響號提醒,她們便立即竄奔回家。


母親婚後,正屋不夠住,阿爺便在花園造了三间房間給我們六房居用。我家五兄弟姐妹都在那裡出生。

阿爺請了划則師繪圖正式入則,藍圖現在還存在上海房管處,用的木料是三姆媽娘家木材店的上品,所以此屋不是豆腐渣工程,直到拆遷都沒有變樣。


後來家族人口不斷膨脹,頂峰時,大宅內除了袓父母,住了超過五房人,加上不斷出生的下一代及眾多的佣人奶媽等,不勝負荷,人多是非多。


在1941年,阿爺酌情分配了手上現金給各房子女,分炊別立,所以後來在廚房間各房都設有灶頭。


父親因有哮喘病,花園的房子太隂暗潮濕,加上父親的生意略有起色,故於1951年搬去了長樂路,花園裡的房子堆放了一些雜物一直空置。


在張家花園,唯一留下的深刻記憶是,小妹2,3歲時意外跌落花園的井裡,奶媽措手無策時,八叔及時趕到拉她出井,拍出吸入的水救回一命。

姆媽生前一直提起此事,說八叔是小妹的救命恩人。

待續...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